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要使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并节约制度成本,必须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处理好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内部控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2008年5月,财政部、审计署等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实行。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和许多非上市企业,正根据《基本规范》的精神,抓紧制定或修订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使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并节约制度成本,笔者认为,应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了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实际上这五个要素囊括了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人、财、物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内容完整、体系复杂的有机整体。企业要按照五个要素的内容,构造一个非常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使能够做到,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更何况还存在制度的执行问题。因此,深刻认识、全面领会五大要素的内涵,在开展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实施重点控制,以确保控制的效果与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做好重点控制,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明确,在企业现实经济活动中,哪些部门、哪些岗位是必须重点控制的。根据我国企业的现状以及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重点关注和控制的环节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与资金运动直接相关的领域
这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原则上说,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要与资金打交道,大多涉及到资金的运动。因此,凡是涉及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环节都应该成为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融资活动。融资规模、融资利率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稳健性问题。因此,必须从融资方式、融资规模、融资成本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在企业融资活动决策程序上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定。
二是企业投资活动。企业投资是进行扩张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企业的投资又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在投资方面发生重大失误,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灭顶之灾。对企业投资的关注与控制,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项目投资。项目投资关注的重点在于投资的领域是否与企业目前经营范围和方向一致或有较大程度的关联,对于那些无关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应严格限制。同时还要控制投资规模以及建设的年限,这涉及到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量的情况,关系到投资项目能否按时投产并取得收益的问题。因此,应重点关注并进行科学决策。二是证券投资。证券市场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这已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反复证明。企业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应审时度势,严格控制。除了要严格遵守决策程序,有效防范与控制风险之外,特别应将企业证券投资的规模、投资的品种、投资的时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以防在证券投资中出现重大失误。
三是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收支活动。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较强,控制难度较高的资产,大多数贪污、受贿、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行为均与之相关。因此,应将货币资金的日常出入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是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而大多数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单位主要是没有注重岗位分工和建立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从而导致货币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因此,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职务分离制度,做好库存现金控制、银行存款控制、定额备用金控制和财务印章控制等工作。
(二)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的部门和岗位
在企业现实经济活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权力部门和岗位。这些部门和岗位或掌管着企业人、财、物的进出,或掌握着基建工程的招标,或具有对外签署各种协议的权利等等。这些部门比较容易出现权钱交易行为,应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例如,在原材料和物资的采购方面,企业应对采购货物的价格、质量、付款方式、交货期等进行重点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采购人员与供货单位勾结、舞弊,导致不应有的损失发生。在产品销售环节上,企业应对产品销售价格、交货期、收款方式等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防止销售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而对企业造成损失。在基建工程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招标管理程序,并加强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防止内外合谋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在对外关系管理方面,重要的协议、合同等必须建立联签制度,并加强对公司印章的管理。
(三)与重要信息的生产和披露相关的部门和岗位
中国证监会2007年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指出,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临时报告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披露。同时,凡是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以及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而在企业现实经济活动中,这些信息在生产和发布的整个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人为操纵,使信息失真或由于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等情况,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或成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对企业重大信息生产与披露过程的控制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生产人员(相关信息的提供者)的控制。主要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应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防止虚假财务报告的出现。二是对重大信息披露环节的控制。应确保相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及时地披露,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三是对重大信息知晓者的控制。防止重大信息在披露前泄露或成为个别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二、处理好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的关系
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是,必须看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制度的人出了问题,最终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好,各种管理制度也好,可谓滴水不漏,但企业还是出了问题。仔细追究,要不就是将各种制度束之高阁,要不就是执行不严。有些领导一句话就可能把制度抛之九霄云外。这种情况,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因此,要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应处理好制度建设与人的素质建设的关系,重点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要通过择优引进、强化培训等各种方式,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各级各类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在人员配备上,企业内控部门不仅要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而且要有技术领域、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形成复合型人才结构。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先进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将检查结果独立地和及时地报告有关部门和负责人。
二是对重点岗位和内部控制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三是要及时掌握企业重点部门和岗位人员以及内部控制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等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监管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和思想动态,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促使企业各类人员更加忠于职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还可以起到平衡攀比心态、弱化职务犯罪动机和提高职务犯罪成本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岗位的重要程度建立相应的岗位工资制度和业绩奖励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应对高层管理者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正向激励机制。在约束机制方面,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严格处罚,决不姑息,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处理好内部控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同时,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也必须考虑整体目标的要求。即在保证内部控制效果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费用、降低成本。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合理制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基本规范》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里实际涉及到控制目标的合理性问题。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得越全面、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越严密,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可能会越强。但是,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再全面、再完善,也不可能保证经营管理的绝对合法合规和资产的绝对安全。而另一方面,随着内部控制制度严密性的增加,企业投入内部制度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定会相应增加,而获取的边际收益会减少。这就要在成本与收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而增加的成本与其增加的收益相等。超过这个平衡点之后,企业再提高内控水平就没有经济上的意义了。当然,这个点的确定对不同的企业是不同的。一般地说,人才素质较高、管理较规范的企业,这个平衡点会低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也会少一些。而人才较缺乏,管理相对薄弱的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应该付出更多一些成本,其边际收益也会更高。
二是合理评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风险从本质上说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既然是不确定性,那就意味着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对风险缺乏科学的认识,要么采取的措施过度,会增加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么采取的措施不够,给企业带来损失。要合理评估企业风险,首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风险评估团队,这个团队应该由行业专家、经营管理专家及财务专家等组成。由他们根据科学程序、采取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企业风险做出合理判断。其次,要根据本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现状,对企业的重点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环节做出分类,并排序,根据其重要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对重点风险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三是对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测试、评估,并及时修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制定制度、实施制度、测试与效益评估、不断修正制度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一个会计年度之后,应该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对其成本与收益进行测试并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使其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